【硬件折腾】至强E5 2690 V3折腾测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e5 2696v4超频 【硬件折腾】至强E5 2690 V3折腾测试

【硬件折腾】至强E5 2690 V3折腾测试

2023-10-21 08:3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前言

有竞争才会有进步,这句话我是非常认同的,不管是对于一个人,还是由人构成的团体,正是因为有了竞争,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在很多年前,由于AMD的不景气,Intel逐渐开始不再将已经被超越的它放在眼里,并减慢了自身发展的节奏,CPU方面不仅每一代单核同频性能提升不大,主流桌面平台的高端CPU从一代酷睿到七代酷睿,核心和线程数量也都停留在了四核心八线程。

可自从2017年AMD发布了锐龙处理器重回高端CPU市场以后,近几年桌面CPU的性能出现了快速的增长,Intel虽然在工艺上没有明显的进步,但处理器的核心却是不断增加着的,主频同样也在提升,之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二代i7通过超频打六七代i3是没有问题的,后面的八代i3有了七代i5的水平。

如今的十代i3就已经超越了七代的旗舰i7 7700k,i9 9900k和i9 10900k以及如今的高端锐龙系列的出现,也让曾经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旗舰i7 5960X和i7 6950X黯然失色。

这时候我就在纠结是否将自己的X99平台进行更新换代,那颗用了很长时间的E5 2618L V3正显版在做有些应用的多开,视频压制等方面还是显的有点力不从心,尽管之前已经刷了鸡血BIOS,但这颗CPU属于低功耗版,定位低功耗和嵌入式环境,功耗墙就比较保守,核心电压也有很大限制,我个人感觉平时的核心电压很少上1.0V,应该是属于低压版处理器了,全核心长时间满载的话只有2.7G,功耗限制在75W以下,换新平台的话或许在稳定性,实际使用体验也要比老平台好很多。

但考虑了许久以后,还是打算升级CPU再凑合使用一段时间,原因是虽然新平台提升很大,但重新买新平台的花费也不小,再加上我个人有时候折腾台式机会需要安装阵列卡,网卡,声卡等各种扩展卡,对平台的PCIE通道数就有一定要求,主流平台的直连CPU的PCIE通道只有16条当然是不够用的,走南桥的PCIE通道在连接很多设备的情况下也会无法满速。

同样我现在使用的这颗CPU也是QS正显版的,内存频率只支持1866感觉有点低了,虽然正显版理论上和正式版没有区别,但正显版在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不能算做正式版,之前我就有点打算在升级的时候换颗正式版的。

所以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给老平台升级CPU这条路,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几年在家还有条件使用台式机,过几年在不固定的地方生活或者上班的话,就没有太多条件使用台式机,可能就要转战笔记本了,所以我也不太想给现在用的台式机做太多的升级。

特别说明:这只是个人的折腾向记录,并不是很推荐新手去折腾,我个人在电脑硬件方面搞的也不多,经验也比较匮乏,DIY技术和经验不足的话还是尽量选择新平台比较好。

进入正题,目前X99我想升级的CPU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角:E5 2690 V3。

它的架构是第四代的Haswell-EP,核心和线程数是12核心24线程,主频2.6G,单核最大睿频3.5G,生产工艺是22纳米,有着30M的三级缓存,总线速度为9.6GT/s,TDP设计为135W。

前些天1000多入的,其实我感觉还是不太值,虽然这颗CPU在性能的上表现也不差,在2014年的时候售价也要2000多美刀,但现在高价买淘汰的“YLJ”我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信仰,这玩意的来头无疑就是淘汰的旧服务器里拆出来的,背后电容有点发黑了,估计是长时间在高温下的环境工作导致的。

说到E5 V3系列高性价比的CPU的话,我个人也感觉目前性价比较高的是E5 2678 V3,它和E5 2680 V3的参数接近,同样是十二核心二十四线程,主频2.5G,单核最大睿频3.3G,有着120W的TDP,而且2678 V3搭配支持DDR3的主板还可以上DDR3内存,性价比看上去很不错,目前也就500多块就能买到,我1000多只能买一颗2690 V3,而买2678 V3的话也差不多能买两颗组双路了。

但我个人最终没有选择它的原因是因为它属于定制版的CPU,在Intel ark上面找不到,我也听说那个CPU属于定制版,就不是所有主板都能100%完美兼容,另外它的总线速度好像只有5.0GT/s,在有些方面可能会拖慢速度,所以就没买。

记得有句关于这方面的术语是这样说的:微处理器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总线的速度,宽度和延迟,更宽的系统总线允许CPU在每个总线周期内传输更多的数据,更快的系统总线允许CPU更快的从存储器或外围设备传输数据。

这也就是我想升级的另外一个原因,我现在用的2618L V3的总线速度只有8GT/s,而E5 V3系列的总线速度很多是9.6GT/s的,所以升级的时候才打算换一颗总线速度更快的CPU的。

虽然之前我也考虑过2680 V3的,它和2690 V3的差别就是单核睿频要低一点,只有3.3G,TDP设计是120W,总线速度的话同样是9.6GT/s,但2680 V3现在还是涨了,前段时间我看着相比2678 V3也贵不了多少,也就600多就能拿下了,但现在已经涨到700多了,这个价格也就不是很想买了。

加上我认识的另一个玩DIY的他在去年买了2680 V3,当时也要1000,我等了一年以同样的价格买个更好的点从某些方面来讲也不差,反正电子产品是会不断的降价和贬值的,买来就好好用吧。

虽然我搞这个主要是以多任务处理为主,玩游戏只是副业,但我个人偶尔也会用这台电脑玩玩游戏,对CPU的单核性能还是有点要求的,而且是要打鸡血使用的,135W的TDP在功耗墙方面相比只有120W TDP的2678和2680 V3有更多的余量,在长期满载工作的时候也有更高的稳定性。

接下来就是上机测试了,把我原来的2618L V3换下来,原来这颗CPU虽然是正显的,但顶盖上还是有型号的。

再把要升级的2690 V3换上去,X99也算是最后一代支持至强CPU的家用主板了,从第六代开始Intel就把服务器主板和家用主板完全分开了,例如100系列和200系列的主板不再支持E3,六代和七代的E3必须搭配C230系列服务器芯片组的主板才能使用,X299主板的LGA2066平台虽然也有对应的至强W,但是X299好像也不能支持至强W,要搭配C422芯片组才能用,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也要搭配C620系列芯片组的LGA3647平台才能用。

这里就好怀念X58,X79和X99的主板能支持同代同插槽的至强,1156可以用至强X3400系列,1155和1150平台的普通主板可以上E3的时候啊。

散热我用的是已经用了好几年的超频三东海x6,这个拿来压2690 V3应该问题也不大,E5是钎焊的,顶盖面积更大,散热方面相比普通酷睿就更有优势。

开机后一次点亮,四通道正常,先来测试一下这颗CPU在默频下的表现吧。

这颗2690 V3在这块主板上的核心电压同样也很少上1.0V,应该是E5 2600系列的核心电压都比较低的原因吧?

话说2690 V3的晶体管数量相比2618L V3也有增加,2618L V3的晶体管我记得是2600百万,也就是26亿的晶体管数量,2690 V3的晶体管数量增加到了38.4亿。

然后来随便跑一下分,因为我个人不是专业搞评测的,所以跑分仅供娱乐。

虽然我手上的这版国际象棋只支持16线程,但还是跑下玩玩,用这个跑分的时候也能看到剩下8个线程是没有什么占用的。

AIAD64的内存与缓存测试

内存在2133频率下时序CL19的话确实是比较拉跨了,延迟也有点高,BIOS默认设置就是这样,后面再优化和调整一下内存的时序。

CPU-Z的跑分

Cinebench R20的跑分

鲁大师

虽然我平时很少用这个软件,但有时候娱乐的话会偶尔用用。

这里我个人也想吐槽一下,低压的4800U能打10980XE是认真的嘛?

以上就是基本的几个跑分测试了,这时候重点来了,这颗CPU在默认情况下全核心满载只有3.1G,而我买这颗CPU的意义正是要“打鸡血”使用才买的。

不知道E5 V3鸡血是什么的可以看我这篇专栏,这里也介绍了华擎X99的鸡血BIOS制作过程,是我去年发的了,希望给大家带来一点帮助。

然后我观察了一下这颗CPU的功耗墙限制如何,默频的话是否会撞到135W的功耗墙,那是因为之前用2618L V3鸡血的时候,它就有很严格的功耗限制,TDP设计只有75W,而8核心全核锁3.4满载的话,功耗肯定就不止75W了,这个时候实际产生的功耗就会撞到CPU的功耗墙而导致降频,那颗CPU长时间满载以后就会掉到2.7到2.8,相比默认全核满载2.5提升也不是很大,所以CPU的功耗墙对于鸡血是否能长时间维持最高频率有着非常关键的因素。

于是我就测试了一下这颗CPU在满载的情况下功耗是多少,AIDA64里显示它的功耗大约在120多瓦左右波动,这也就意味着它的功耗墙还有余量。

那么接下来我就要测试这颗CPU在鸡血BIOS的表现下如何了,这块主板的双BIOS我左边刷了鸡血BIOS,另外一个BIOS是默认的,之前的测试也是在那个默认的BIOS下测试的。

我把BIOS开关切换到了鸡血BIOS,这样的话就可以做到全核心满载都是3.5G了。

功耗方面的话,全核心锁3.5也就到130W左右,还是没有撞到135W的功耗墙,所以这颗CPU鸡血就要比那颗2618L V3稳定的多,不会发生降频的情况。

这些是鸡血后跑分的测试,还是有一些提升的。

内存方面因为BIOS里默认设置给的时序太高,延迟就比较高,我就手动设置了一下电压和时序,电压设置1.35V,时序设置到CL11-12-12-24,把延迟从之前的89.1ns降低到了78.1ns,内存的复制速度相比之前也有一点提升,后面有空再微调一下吧。

内存是镁光的C9BJZ,虽然这块主板可以支持3200MHz的内存,但CPU必须要安装i7或者可超频的E5 1600系列才能超内存,安装E5 2600系列和4600系列的话就不支持超内存,会自动调整到当前安装的CPU支持的最大内存频率,所以就只能调整一下时序了。

总结

尽管E5搭配稳定的主板和服务器内存在稳定性方面相比普通平台有更高的稳定性,在多核心,支持四通道内存,40条PCIE通道,还是有一定的可玩性,组双路在模拟器,虚拟机多开和做为服务器使用也有一定优势,但如今在新平台面前其实还是缺少性价比,有着配件不是很好买,高端主板出故障后维修成本较高,维修过程中会浪费很多时间等问题。

其中需要搭配的配件大多数早已停产,由于这些配件非大众产品,因此从个人电脑上淘汰下来的并不多,大多数还是来源于旧服务器和工作站拆机,或者是从国外来的洋垃圾,这些配件以前在高温或者高负载的环境下经过长年累月的使用后,稳定性也会大打折扣,而且在运输过程中也难免会出现磕碰或者摔落,有时候使用不稳定的配件可能也会导致系统蓝屏,死机,重启等问题,而且有些配件(像CPU)坏了点不亮的话,就彻底报废了,有些主板即使通过大修还能点亮的话,能否正常使用依然是个未知数,我们使用电脑的最基本要求就是稳定,所以老平台或者不稳定的硬件对于新手在没有足够经验的情况下,还是尽量不要碰。

现在AMD重回了高端处理器市场,也带来了很多有性价比的新品,Intel也不再像以前那样以“挤牙膏”的形式来更新迭代产品,老平台虽然按跑分和价格来计算性价比可能更高一些,但是考虑到平台比较旧,有时候也需要超频或者组双路才能获得更好体验的话,其实还是不如新平台的,也并不适合新手折腾。

我个人继续折腾这套平台也和我个人的需求和使用情况有关,虽然实际体验的提升也不是很大,但是在高负载下和多任务处理相比之前还是有提升的,而且折腾的过程中也收获到了快乐,食得咸鱼抵得渴,或许这也是DIY的魅力吧。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